如何精准识别与防范非法证券诈骗活动?
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要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,提醒广大投资者警惕非法证券活动,谨防上当受骗。本期文章揭示几种诈骗活动常见形式,以及投资者针对此类诈骗活动应该采取何种防范措施。
一、常见诈骗形式
不法分子假冒知名证券公司员工,通过电话、短信、社交媒体、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潜在受害者,声称有内部消息、高收益投资项目或推荐所谓“牛股”,诱骗投资者购买。
制作与正规证券公司网站或交易软件高度相似的假平台,诱导用户注册、充值、买卖股票或基金,实则资金直接进入诈骗团伙账户。
冒充专业分析师、投资顾问,承诺高额回报,向投资者推荐股票,并要求支付咨询费、会员费等。
伪造客服热线或在线客服,以帮助投资者解决问题为由,骗取个人信息和账户密码,进而转移资金。
发布虚假的低风险、高收益理财产品广告,吸引投资者入局。
二、警惕以上诈骗活动,广大投资者应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:
1.核实身份
- 在接受投资建议、参与投资活动前,务必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。不要轻信自称是证券公司员工的人士,要求您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之前,务必先验证其身份。
- 可通过拨打证券公司官方客服电话、访问官方网站或前往实体营业网点进行核验。
- 只通过正规证券公司官方网站、官方APP或授权的第三方合作平台进行交易操作。
2.谨慎对待陌生来电、短信或网络信息
- 对于突然收到的投资推荐、超高收益承诺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资金操作要求,保持高度警惕,不要轻易行动。
- 保护个人信息,不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码、银行卡号、证券账户密码等重要信息。
- 不轻信夸大事实的高额回报承诺、无风险投资宣传,以及低门槛、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。警惕过高承诺:对收益率异常高的产品保持警惕,理性投资,不盲目追求短期暴利。
- 获取投资信息和建议时,选择正规证券公司官方网站、APP、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。
- 加强自我教育,了解基本的投资知识和市场规则,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和法律意识。
- 当被要求在非正常交易软件上操作、将资金转入个人账户或其他非监管机构指定账户时,坚决拒绝。
- 如发现疑似假冒证券公司或诈骗行为,应及时向当地证监局、公安机关或证券公司举报。
- 关注中国证监会、证券交易所、各证券公司发布的风险提示和防骗公告。